对物品过分依赖的孩子
灿灿6岁了,但每天都要抱着自己婴儿时盖的被子才能睡着。只要外出需要过夜时,她都会紧紧地抱着宝贝一样的被子一起去。
奶奶每次看到灿灿这样做都会很生气地说:“真是再也不想看到那床旧被子了,一会儿我就把它拿出去扔了!”灿灿害怕奶奶偷偷地把被子扔掉,所以经常哭着对奶奶说:“被子是灿灿的,奶奶不要扔!”
有一天晚上,奶奶看到被子很脏,就把它扔进洗衣机洗了,结果灿灿一晚上都在哭着找被子,全家人都没睡好。
妈妈不明白灿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因为从小大家就对灿灿的要求给予充分满足,而且她也并不缺少家长的关心。
“这孩子到底为什么天天抱着旧被子不放呢?”妈妈困惑不已。
孩子的想法……
“其他小朋友睡觉时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妈妈为什么不能理解我呢?”
“晚上没有这床被子我会很害怕。用它蒙着头,我就不害怕了。”
“这床被子我盖了很久了,它是属于我的东西,为什么大人要把它抢走呢?我的东西不要被放到别的地方,因为它是我的。”
“奶奶会不会像扔被子一样把我也扔了呢?既然被子旧了、脏了就要扔掉,那么我不洗澡变脏了,也一定会被丢进垃圾桶里,好可怕!”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DON"T 不要这样说
“你为什么总抱着那床脏被子? 真是让人讨厌!”
“娃娃会说话吗?老和它讲什么悄悄话!”
“为什么又自言自语了?”
“你又把那个脏东西拿过来了!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别总拖着它满屋子走!快扔掉!”
DO 要这样说
“咱们先去洗脸吧,可以把被子放在那里,让它等一等。你一洗完脸就可以看到它了。”
“被子上有什么味道吗?是不是闻了它心情就会很好?让妈妈也来闻一闻吧!”
“ 哦! 你的娃娃虽然很旧了, 但还是那么漂亮! 今天你和这位漂亮的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呢?心情好吗?能不能把和它说的话也和妈妈说说呢?”
Point 关键点
承认孩子对物品的依赖,允许他把物品留在身边,但是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尽快独立起来。
想得到关心的孩子
CASE 陪我玩一会儿,好吗?
妈妈下班回到家里,5岁的盈盈特别高兴,她不停地向妈妈讲述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然后又叫妈妈看自己做的手工。但是,妈妈忙着照顾盈盈的弟弟,所以有些不耐烦了。“盈盈,妈妈得照顾弟弟,你别缠着妈妈了!”但是,盈盈不理会妈妈的话,还是不停地让妈妈看这个看那个。“妈妈,我今天还做了这个呢!漂亮吧?画也是我自己画的,好看吗?”
这时,妈妈觉得自己那么耐心地和盈盈讲道理都没有效果,所以生气了。“你是姐姐,应该考虑一下弟弟,不是吗?妈妈要是陪着你看这看那,就没有时间照顾弟弟了!你这样做是不是不对?”
听了这话,盈盈的脸色马上就变了,转身跑回了自己的房间里。“这都是弟弟的错!如果没有弟弟,妈妈就会陪我玩儿了!”房间里传出了盈盈的抱怨声。
妈妈觉得盈盈很不懂事,总是让自己陪着她玩儿。弟弟那么小,就应该多照顾他的!盈盈不懂得理解妈妈,真是既可气又讨厌!
“我还有好多事情想和妈妈说呢,想给妈妈看的东西也很多。妈妈,你就不能陪陪我吗?”
“自从有了弟弟,妈妈就不关心我了,总喜欢抱着弟弟!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妈妈和弟弟说话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失落。”
没有好习惯的孩子4岁的小忠家非常乱,客厅、阳台、卧室里到处都散落着玩具、童话书、颜料和彩笔,几乎没有地方可以下脚,甚至连冰箱和鞋柜里也有他的玩具。还有更过分的家里所有的墙壁和地板上都是小忠涂的颜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小忠只会破坏,不会收拾。
妈妈很想收拾小忠到处乱放的东西,也想制止他胡乱涂画,但一想到这样做有可能抹杀孩子的创意天性,就立刻放弃了。想让小忠自己收拾吧,妈妈又觉得要求一个4岁的孩子做这些事有些过分。于是,小忠的坏习惯越来越严重了。“玩小汽车的时候我看到了积木,所以去拿积木,但拿到积木后我又想画画,所以就把积木扔下了!好玩儿的东西太多了,随便拿几样屋子就乱了。”
“整理房间是妈妈的事,我只要开心地玩儿就可以了!要不妈妈怎么从来都没叫我收拾过呢?”
“不管我怎么淘气也不会挨骂!妈妈永远会对我微笑,只要我愿意,做什么都行!”
DON"T 不要这样说
“你看看屋子里都乱成什么样了?妈妈说没说过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来的地方?怎么老也不整理呢? 快点儿收拾一下!你要是不收拾的话,我就把这些玩具都拿出去扔了!”
“别到处乱画了!再把颜料弄到地板上,我就揍你!”
“玩过的玩具要放回玩具收纳箱里。你一定都能放回去的,因为你最棒了!是不是?”
“画不是画在墙上的,要画在纸上。妈妈知道你有时会拿不稳笔,但尽量小心一点儿,不要把颜料弄到外面去,好吗?”
告诉孩子可以尽情游戏的空间以及行动上的限制,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及时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