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风筝魏 风筝魏是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故称风筝魏。魏元泰生于清同治十一年,父亲魏长清是鞋行手艺,当过店员,做过摊贩。他生有三个儿子,魏元泰是老三,曾读书于私塾,因家计困难退学,十六岁到蒋记扎采铺当学徒,学做风筝,四年期满,由他父亲给他张罗开设了一个扎采铺,起名叫长清斋,从此他就以制做风筝为业。
历史回顾
风筝,古称“纸鸢”或“纸鹞”,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传信,甚至试图利用风筝载人飞翔。五代时期,太监李邺于皇宫中制作纸鸢,在头部放置一枚竹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风筝”也因此而得名。
最初风筝只是宫廷贵族的玩具,宋元以后,风筝逐渐普及于民间,明清时期更是广为流传。天津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之乡,天津风筝由原产于中国的毛竹、绢、纸、矿物颜料等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在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中可以看到,在当时,天津就已经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了。
天津风筝代表:魏元泰
民国年间,天津风筝最为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魏元泰。魏元泰生于1872年,由于家境贫困,年少辍学,十六岁到扎彩铺当学徒,学得了一手扎风筝的好手艺。学徒期满后,由父亲给他张罗开了一间扎彩铺,起名“魏记长清斋扎彩铺”,从此他就以做风筝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