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袭红衣、小手托着下巴、圆圆滚滚的胖女娃,这一“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的可爱形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梦娃”。但很多人不知道,“梦娃”出自天津泥人张。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现代气息,一些民间文化越来越淡,但这些财富不能丢弃。民间艺术的推广流传弘扬民族文化,要将我国传统艺术延续下来。天津民间艺术有很多,例如人们熟悉的天津快板、风筝魏、泥人张,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津门法鼓却受到时代的威胁。
一、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天津快板的表演形式:
单人天津快板
演唱者一般是男演员,但也有女演员表演的。其表演方法与山东快书、快板书类似。一般是讲一段故事。人物进进出出,演唱者要扮演各种角色。乐队伴奏在侧台,舞台上只有一个演员。
对口天津快板
演唱者可两男或两女,也可一男一女。其表演形式与对口快板数来宝相类似,演唱的内容也与数来宝的要求差不多。表演时,两个人的动作要相互配合,随时组成一些对称的画面。也可以互相翻包袱儿。中间加一些适当的对白,演唱起来非常灵活。
温馨小贴士 形成时间:上世纪50年代
类型:汉族说唱艺术
伴奏乐器:大三弦和扬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