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央通过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改革一旦实施,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将画上句号。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让公务员(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同)参加养老保险,到底意味着什么?
以前大家靠什么养老?
以往的公务员,从加入到公务员团队直到退休、死亡,其工资、退休金都是享受财政供养的。而对企业职工来说,则是背靠企业养老,退休金企业出大头,自己出小头。这种模式,比起吃财政饭肯定有所不如了。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昨天在报告中也指出,这一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成为当前社保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除双轨,意味着什么?
与此前分领域、分区域推进试点不同,此次改革将在全国上下同步推进,这意味着,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医生,都将一齐纳入改革。
目前我国不论何地的职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都是按60%设置。也就是说,退休前拿5000元,退休后就拿3000元。
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替代率不到60%。你工作了一辈子,每月交出实际工资的8%参保了一辈子,退休后的养老金,最多就是退休前平均待遇的六折。
公务员群体采用财政供养的方式,替代率可达80%-90%,即退休前拿5000元,退休后可拿4000元-4500元。而且,公务员终身无需缴纳8%的养老保险费。
并轨后,职工和公务员全部纳入到了一个养老保险体制当中。公务员群体要参保,就一样要交费,而且大家的计算公式一致。
破除双轨后,公务员咋办?
2008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省市先期开展养老金并轨试点,但6年来未能有效推进。
对于并轨,有基层公务员觉得,自己本身的工资已经不高,原本退休待遇高是一种“补偿”,如果社保要并轨,那么工资也应该适当调整。甚至有人预言,并轨后将会有部分人选择离开公务员队伍。
此次方案不仅明确改革将全国同步推进,还明确与职业年金制度、工资制度、计发办法的完善同步。也许这里面的职业年金制度,能够作为一个补充,来抵充掉这部分损失的。
在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一直有个名叫企业年金的体系,即:企业将月度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缴纳企业年金(4%以内免税),这部分钱会在你退休时给你。
不过,这个比例并非人人一样,它是个弹性的东西,可由企业和员工协商缴交,甚至企业也可不交……结果就是,你懂的。
目前公务员的职业年金政策为何物尚不明确,但目测应与企业年金雷同、类似,且会比较保障。
下一步,还有哪些双轨制可能被破?
除了养老保险,目前已完全破除双轨制的还包含工伤保险,以广州为例,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已出台多时。
但在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地区,公费医疗这一财政供养的医疗保障模式,仍未完全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公务员和职工在相应的医保待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待遇差。
总之,由于具体方案尚未公布,改革能否克服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利益,真正落实,有待观察。我们还需继续且等且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