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时寒风凛冽,天津冬季“三珍”正当其时,因此,送银鱼、紫蟹、铁雀做礼品也成风气。花钱不多,却是时鲜,显出送礼人的拳拳之心。再有,是送暖窖的韭黄(应该叫做黄韭菜)。彼时,冬天除去大白菜外,能吃到这种鲜嫩细菜,也会令受礼人动情。此外,也可送茶叶(天津人讲究喝茉莉花茶)
一想到瑞雪丰年,外面是灰黑的天空,家家户户贴满猩红的春联、吊钱,屋内鲜花怒放,时鲜清香,这种年味儿真令人神往。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娘娘宫在天津人的文化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以前几乎所有天津人在新婚时会朝拜娘娘,观念中将妈祖和送子娘娘混淆了,希望娘娘能保佑早生贵子,求取一个泥娃娃作为自己的孩子。如果一年之中没有生育,会将泥娃娃抱到娘娘宫“洗澡”,也就是换一个更大的泥娃娃,使泥娃娃“长”一岁。如果生育了孩子,会尊泥娃娃为“大哥”,自己行二。因此以前天津人互相尊称“二爷”,没有叫“大爷”的,因为大爷一般都是泥娃娃大哥。(和北京人的风俗不同,北京人认为“二爷”都是管家或门房,互相都尊称“大爷”)。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过年时从天津人家门口路过,你会被家家户户门窗上的红色吸引住。这是一种叫“吊钱儿”的东西。吊钱儿是用红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吊钱儿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实物形,如口叨着元宝,身驮着聚宝盆憨厚可爱的“肥猪拱门”等。一种是图案类,长方型红色,花卉中加着吉祥话,下缀椭圆形的散穗。因为各种图案都要上方刻有铜钱的图案,俗称吊钱儿。吊钱儿年三十贴上,到正月初五才能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所以,女人们结结实实地贴好吊钱后,无不絮絮叨叨地嘱咐孩子,别弄坏了门窗上的吊钱儿。红色在天津人眼里不仅艳美,更是驱邪避灾、保佑平安的吉祥色。他们崇拜红色,比如过年时,要给“本命年”属相的亲人买红腰带、贴身穿的红色衣物,从新年开始穿上,以保平安。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为什么天津民间崇尚红色的习俗这么浓厚?主要缘由是对从天后宫里供奉的海神天后娘娘的崇拜扩展而来。因为据史传记载,天后娘娘林默生前酷爱红色,“尝衣朱衣,飞翔海上”“乘席渡海”,救助危船,她死后屡显神灵。传说遇险船户向天后呼救时,天后娘娘便化为神灯示佑于船桅顶端,或化为一条小红船,或一根红缆绳,或一片红云,引导人们脱险。老渔民传说这红缆是天后娘娘从红衣上撕下的。所以,在天津市对红色崇尚的缘由来源于沿海。当然,现代天津人对红色避邪的迷信心理已经淡薄,妇女穿戴红色衣物,多是出于爱好。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闹元宵":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闹元宵"也是过年,因此,要闹得轰轰烈烈,要闹出"年味"来。从正月十三到十七的每天晚上,城内繁华的街道,游人如织,灯火辉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十五这天,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要集中在家长的住处吃晚饭,因为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的日子,月圆家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美满幸福。而元宵节过后,年味儿这才渐渐散去......
附:天津旧时过年歌
过了腊八 小寒大寒 (过了腊八就是年 大寒小寒 又过新年 俱津谚)街头上鱼篮浅子一声唤 唤起了新年
不多时 卖年货的 渐渐的发现 卖年画 写春联 窗户花 合吊钱 石榴花 赛鲜 饭花门神还有灶王龛
茶食店 先把宫灯点 送年礼 点心大全
纸祃铺 大开门面 满满的香腊纸锞和元钱 外有南鞭
蒸食铺 居然可观 平日买卖有其限 到这时门外堆成了花糕馒头山
走马灯 年年转 连生贵子 福寿双全 宗宗样样都带着吉语吉言 唯有吉利灯 卖的总要早几天
花炮市 常在北门前 大花筒 小南鞭 盒子八角 月落金盘 起花钻天似火箭 天响地响真讨人嫌 这两种 最危险 巧巧的一星之火 就烧了万顷之田
种种全是过年的预备段 好供给大人孩子一齐玩 从此后孩子胡反没人管 大人闹的亦翻了天学生过年从放学起 谢了圣 先生就没有权 父母乱花钱 儿女更随便 家庭教育好模范 学生怕上学 这就是一个起源
...
还有一个纪念日 就是腊月二十三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灶王照例的要上天 恐怕上天不说好话 灶王的嘴所以要粘 依吾看 打灶的人偏媚灶 这叫作心苦嘴甜 好在往返不过一个礼拜 换一副新门面 再受那旧香烟
人人衣服更换 家家灯彩高悬 贴窗花 挂吊钱 三十日忙一天 妇女妆犹晚 悬影像 好祭祖先 过年的正经事只此一端 吃扁食 或汤圆(南人旅津者食之)家家吃一顿团圆饭 这亦算情理上行其所安
按旧例 不许安眠 不安眠 才算过年 其实安眠亦是难 讨债的路上不断 欠账的门都不能开 卖食物的迎门呐喊 好像人家欠他的钱 糖墩瓜子冰糖蘸 粽子凉果和麻团 白天的食物 这一夜俱全 有的为小孩好吃零碎 有的为大人好解馋 有的为夜消当点心卖 有的是借名目赚妇女的吉利钱(如粽子为种子之类)
爆竹响连天 一夜不断 烟熏火燎 熬的眼蓝 半夜辞岁 有压岁钱 刚过十二点 又要祭神仙 祭灶可提前 上供亦简单 清茶一碗 麸料一盘草草的祭完 接大纸 神仙全 供三牲 排香案 磕头礼拜 加倍的心虔 一柱高香一挂鞭 仿佛似神灵在天 九天仙女 吏部天官 驾云端
离不远 童男童女 看得见 过来过去就在眼前 鞭炮有万千 上供又齐全 真不怕花钱 神仙焉能没有缘 管保你发财 管保你升官 管保你子孙万代 四季平安
天发亮 神敬完 念喜歌的到门前 增福财神数一便 爷爷奶奶叫一番 不耐烦 快给钱 紧接着又要拜年 这时候早听得见面发财满街的喊 抢攘抢攘的说是拜年 前清的时候穿袍套 当行的先生是早班 手持红帖过门拜 往往头齐脚不全 民国以来衣服变 鞠躬脱帽总不自然 一般人还是作揖请安 并且说这是中国年 不是外国年 东家走 西家串 你来我去团团转 还要赏钱......
》》2025天津春节活动大盘点
点击查看:天津春节游玩全攻略 | ||
天津春节灯会汇总 | 天津春节灯光秀推荐 | 天津春节免费景点 |
天津春节文旅消费券 | 天津春节餐饮消费券 | 天津东湖西林温泉嬉雪之旅 |
一日游 | 亲子游 | 周边游 | 天津春节档电影 | 天津冬日暖阳 “蓟 ”情冰雪之旅 |
节前必看 | ||
天津春节限行安排 | 天津春节热门大集 | 天津春运抢票日历(新功能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