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十景四:独乐晨光
以“三最”而著称的独乐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彩塑艺术精华的生动体现。1961年,驰名中外的独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一“最”: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第二“最”: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西街,坐北朝南,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整组建筑布局得当,主体突出、巍峨雄壮,庄严瑰丽。
历史文化
独乐寺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据传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辽统和二年(984年),独乐寺重建。据说山门的牌匾乃严嵩所题。1961年,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乐寺
独乐寺又名大佛寺,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独乐一名的由来,众说各异。有人认为,观音阁内巨大塑像的内支架,即为一株参天矗立的杜梨树,独乐以杜梨谐音得名。有人认为,寺中观音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而县志记载则云:“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之。”独乐寺的创建及其倡建本,已无文献可考,据传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厉、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之一。
阁楼上高悬以“太白”署名的“观音之阁”题额。据考证,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观音阁高面阔五间,进深四间,22.5米,东西宽26.7米,南北深20.6米。建筑风格“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菪造”。观音阁和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上,人置于山门内正中,透过山门可将观音阁尽收眼底。从外表看,观音阁为上下两层,实际上内里为3层。阁内的中间有一暗层,并有矩形空井,和四转平台,供观者驻足;上层也有空井,井为六角形,有门通向阁前露台。观音阁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使用了24种不同的斗拱榫接,没有使用任何钉子,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地震,但仍然屹立不倒,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韦驮亭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