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应对措施详见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有哪些应对措施?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在重症高风险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满足患者用药和检测需求。
✔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做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级服务,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严防场所内聚集性疫情风险。
✔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为农村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
✔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研判疫情发展态势,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
✔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做好信息公布和宣传教育,全面客观宣传解读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
✔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天津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乙类】可获取新冠病毒最新消息、乙类乙管政策方案(核酸检测规定+防护指南+常见问答)、白肺定义+预警信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