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正闹花灯
月里来闹花灯,家家户户迎新春,形形色色的闹灯构成了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
西安正月十五“张灯”,可上溯至汉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称“元夜”,亦称“元宵”,汉文帝每到这一天晚上,即令张灯结彩,并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从此,西安元宵节张灯的传统就兴起了,它显示了人们能够过上“文景之治”那样的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传至今。西安的城墙、革命公园几乎年年都要举办花灯展。近年来,西安城墙的花灯展一年比一年规模大,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弃恶从善,尊老爱幼,祝年景“风调雨顺”,社会“吉祥如意”,人民“福禄康寿”,到反映在此建都的十三个王朝的典型故事都有,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民俗和历史画卷,观众不仅从花灯里可以读一回西安的王朝史记,而且可以感受到具有浓郁三秦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
在陕北,正月十五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油灯(现已换成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向下坠落时,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有情趣。
花灯是陇县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花灯造型奇特,有天灯、龙灯、八卦灯、花篮灯、花鼓灯、蟾蜍灯、白菜灯、红纱灯、火罐灯、走马转灯、串珠彩灯等等。春节期间,亲友互相拜年要互赠花灯。舅舅给外甥送灯,一直要送到十二岁,最后一年的送灯叫“完灯”。正月十五灯节,热闹之极,街道上万家灯火,灯市把县城装点得五光十色、火树银花,买灯、观灯的人流熙来攘往。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内悬天灯,门上挂门灯,连住在楼房里的人家,也要把灯悬挂在阳台上。孩子们成群结队挑灯走街串巷,叫“游灯”,而大人们则提上火罐灯、带上供品到祖坟祭祖,叫“祖茔挂灯”。
北京的过年习俗
腊月初八,腊八粥“送信儿”
这个吃,吃的就是“腊八粥”。
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
熬得粘糊糊,香喷喷的“腊八粥”,在旧时是用来供奉神灵“灶王爷”的。过去食为天,灶王爷地位可了不得。
如今的“腊八粥”,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
细心的同事还指出,这“送信儿”还有另一层意思:自腊八节这天起,“放账的开始收账,欠债的必须还钱”。如此,既给那些放账的一个讨债的理由,又给那些欠债的提个醒儿,别死赖着不还,难不成还要把这账熬成隔年饭?出来混迟早要还,最好年前一把还清,也好一身轻松过新年。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我这生在北京的“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腊八,尝到了老北京送的“腊八粥”。浓稠的甜粥,裹着老北京过年的第一缕香味儿。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
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经的“大年”不远了。
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天津春节旅游】 【天津春节庙会】 【2015羊年春晚】 【2015贺岁片】 【天津春节活动】 【天津春节商场打折】
天津春节送礼: | 春节送礼送什么 | 天津春节活动: | 天津活动资讯专题 |
天津春节祝福: | 2015羊年祝福语大全 | 天津春节放假: | 2015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
天津春节天气: | 春节天气怎么样 | 天津春节年货: | 2015天津年货会时间 |
天津春节庙会: | 2015天津春节庙会 | 天津春节自驾游: | 2015天津周边自驾游攻略 |
天津春节灯会: | 2015天津灯会 | 天津春节旅游: | 天津春节旅游专题 |